【第三屆李淑德教授小提琴菁英賽 觀賽記1】
兩年一度的李淑德小提琴大賽今明兩天舉行兩組的決賽,對於能夠準備整首協奏曲、巴哈及莫札特或貝多芬奏鳴曲的這年齡層小孩,程度上就與只能演奏樂曲前3到5分鐘的學生不同,是讓人願意前往觀摩聆賞的主要原因。
今天是少年菁英組的決賽,共有六位參賽者;演奏的曲目是一首完整協奏曲及一首指定小品。
第一位的陳麓元演奏 Wieniawsky concerto No.2,一開始即稍嫌緊張,身體感覺很僵硬,抖音也因此受到侷限,也許是第一個參賽者,暖身不足,導致雙音的音準上總是差了那麼一點,也點可惜。Wieniawsky 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有個讓演奏者超級不舒爽的頓弓,在其他樂曲上不會那麼差的頓弓,偏偏總在這裡卡住,就我的觀點來看,之所以要炫技,就是能夠做得好才炫,如果做不好,那我寧願以跳弓來達到相同效果來拉奏;比賽時是否為了這個眉角硬拼?可以好好思考。
陳麓元在第二樂章的抖音就比較施展開來,只可惜時停時用的抖音讓樂句無法連貫,沒能盡情歌唱。他的第三樂章如行雲流水般流暢,技術部份都能輕鬆帶過,但在最後一個高潮樂句失手,挺可惜的。
他的小品選擇 Tchaikovsky Melody,也許一如小男生的個性,流暢卻稍嫌著墨不夠深;兩首樂曲的開端都有準備不及就拉下去的缺點,也許是該學習克制暴衝,等一下下再演奏。
第二位參賽者也是位小男生,許誠一,演奏風格顯示出跟第一位個性的重大差別。許誠一在 Vieuxtemps No.5 一開始便十足的吸引人,一次一次樂句的層次跟音色都有細心地做出變化;第二主題的優美旋律會覺得如果樂句再綿密點會更好,如同他的慢板樂段(V 5是連章的)每每覺得情緒就快累積到的時候卻突然消風,差了臨門一腳。許誠一技術算完整,但在和弦多的樂句音準卻瞬間瓦解,堅持性稍嫌不足,挺可惜的。
他的小品也是 Tchaikovsky Melody,表現了非常漂亮的音色。順帶一提的是,他在中間調音的時候不知道是順便調整情緒還是怎樣,花了蠻長時間,但最終還是沒找到準心;我在叫學生調音時總要求用長弓調,小小短短不斷更替的弓,音準起起伏伏,緊張的時候當然更聽不出來準不準。
第三位參賽者的楊恩雅一開始就令人驚艷!他演奏的是 Wieniawsky No.2,在這首樂曲開始表現出的扎實音色及豐富的抖音,瞬間抓住 Wieniawsky 音樂該有的聲音;第二主題之迷人在於與第一主題的個性差異,楊恩雅將樂句一句放、一句收的做出變化,抓住了人心,若要說缺點,遇到頓弓時速度瞬間放慢,更容易讓聽者察覺技術上的問題不是件聰明的事,但個人認為瑕不掩瑜。
楊恩雅成熟的抖音,持續又寬大,無疑是表現好慢板樂章的利器;第三樂章的跳弓扎實而顆粒分明,穿透力十足且熱情。
比起 Tchaikovsky Melody 不斷重複的樂句要如何表現才不無聊,Chopin Nocturn 是個聰明的選擇,楊恩雅擅長的音色也正好符合這首樂曲。
莊林祈是這場比賽年紀最小的一位,但他成熟的音樂性完全有超齡的表現!演奏的 Saint-saens No.3 ,在法式音樂中需要有多一點情調的時間,居然都能表現出來;跟美好的音樂性相比,莊林祈在技術上也許時間未到,也許不夠耐性,是需要加強的一面。第二樂章就明顯聽得出不識愁滋味之感,不過也許那也是一種表現方式啦,第三樂章便稍嫌體力不足,沒能好好處理細節。
他的 Melody 如一陣清風,飄過去,就結束了。
第五位陳品萱的 Vieuxtemps No.5 顯得豪邁而不拘小節,技術上都能流暢的運行,但音準上的掌握就稍嫌不足,尤其在G弦高把位上更顯不足,是比較可惜的。
Vieuxtemps No.5 的第二樂章,有個如同天堂般昇華的樂句,音色的轉折是重點,可惜今天兩位演奏這首樂曲的人都沒能表現好。
最後一位參賽者李宏宇演奏的是 Saint-saens No.3,他的音色端正而有一種貴氣,技術完整,整首樂曲演奏起來不疾不徐,若硬要找出缺點,我發現,不看他演奏感覺比較好,為什麼?也許不停地晃動讓人有視覺上的不舒適感,再加上略緊的衣服,讓他看起來有點受拘束而肩膀僵硬,第三樂章可能體力有些衰退而有失控的狀態。他在 Elgar 晨之歌輕鬆情緒的表現,是我最喜歡的。
看我紙上談兵有趣嗎?也許明天,您可以親自到誠品松菸一趟,聽聽這些小演奏家的演奏喔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tcrareviolins.tw/